利醫生資訊網

利醫生資訊網利醫生資訊網利醫生資訊網

利醫生資訊網

利醫生資訊網利醫生資訊網利醫生資訊網
  • 主頁
  • 資訊分類
    • 糖尿
    • 甲狀腺
    • 高血壓
    • 化驗須知

家居血壓監測

更新 20 Apr 2025

家居血壓監測


傳統診間以聽診器搭配水銀血壓計的測量方式雖被視為黃金標準,但血壓本身具有短期波動特性。若僅間隔數月於診所單次測量,其準確性恐有不足。居家自備血壓計可透過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有效消除隨機波動,更能真實反映血壓狀況。此外,約30%民眾受「白袍效應」影響,診間測量值顯著高於日常水平。最新研究更指出,晨起一小時內的血壓值與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及心室肥厚等重症具顯著相關性。因此,系統性地居家監測不僅能提供診斷高血壓的關鍵數據,更能協助醫生精準調整用藥劑量。


電子血壓計的準確性


當代優質電子血壓計已達醫學級精度,正確操作下與傳統水銀血壓計數值差異微乎其微。選購時建議優先考慮臂式機型,其準確性通常優於腕式;但腕式機種因便攜特性,適合商旅頻繁者使用。對於臂圍較粗者,若標準臂帶無法適用,腕式血壓計亦為可行替代方案。


家用血壓計推薦選購Omron(歐姆龍)臂式機型,該品牌經臨床驗證具優異準確度。其專利硬質臂帶設計較傳統軟質臂帶更能確保測量精準,部分機型更配備心律不整偵測功能(特別建議50歲以上使用者選購)。具藍牙傳輸功能的機種可自動同步數據至手機應用程式,免去人工記錄困擾並自動計算均值。若對現有設備準確度存疑,可攜至診所與傳統測量方式進行交叉比對。


測量步驟

  • 詳閱設備說明書內容
  • 測量前30分鐘應避免運動、飲食及吸煙
  • 測量前5分鐘靜坐休息,避免使用電子產品
  • 常規測量左臂血壓(多數家用機型以左臂設計為主,若測右臂需特別注意臂帶佩戴方式)
  • 移除厚重衣物,直接將臂帶貼合裸露上臂
  • 前臂平置桌面,保持上臂與心臟同高(使上臂微微傾斜)
  • 背靠椅背,雙足平放,避免交叉或晃動腿部
  • 測量期間保持靜止
  • 間隔1分鐘後,重複測量第二次
  • 完整記錄收縮壓(SYS mmHg)、舒張壓(DIA mmHg)及脈搏(PULSE)


初測者建議首週同步測量雙臂血壓,若兩側均值差異超過10mmHg,後續應固定測量較高值側;若差異小於10mmHg則可任選測量側。


測量時機


晨起高血壓已被證實與心腦血管疾病及腎功能衰竭有顯著相關。建議起床後1小時內(如廁後靜坐5分鐘)進行晨起測量,且應於早餐及服藥前完成。每次需連續測量2次(間隔1分鐘),同步記錄睡前血壓更佳。注意測量前需排空膀胱並靜息數分鐘。


監測頻率


每次降壓藥物劑量調整後,通常需2週(利尿劑需4週)血壓才下降至穩定水平。此期間應每日監測晨起與睡前血壓,以及時發現異常波動。待血壓穩定後可減至每週監測1-2天。若出現眩暈、心悸等症狀,應立即測量排除極端血壓可能。


數據管理


可以使用傳統紙本記錄,但需要手動計算平均值,建議使用具分時段平均值計算功能的健康管理App如Health2sync。亦可建立Excel表格作記錄及統計(如計算最近14天及30天的平均值)。


血壓控制目標


參照日本高血壓學會2019指南(1):

  • 75歲以下:居家血壓應維持<125/75 mmHg(在診所量度標準<130/80 mmHg)
  • 同時需避免收縮壓<100 mmHg或舒張壓<60 mmHg


雖然從觀察性研究得知,高血壓患者如血壓控制水平相同,脈搏較慢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會較低,但是沒有確實證據證明單獨降低脈搏能減低高血壓患者的心血管病險。

需特別強調,上述標準應視為參考框架,臨床醫師將根據患者個體狀況(如年齡、腦血管狀況等)制定個人化治療目標。例如高齡或合併腦血管狹窄的中風患者,通常適用較寬鬆的控制標準。


參考資料 

  1. Umemura, S. et al. The Japanese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JSH 2019). Hypertens Res 42, 1235–1481 (2019).

Copyright © 2024 Dr Ace Lee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 主頁
  • 糖尿
  • 甲狀腺
  • 高血壓
  • 化驗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