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是一個位於頸前方呈蝴蝶形狀的內分泌器官,它的功能是製造及分泌甲狀腺素,用以調控身體的新陳代謝速度。如果甲狀腺功能過度活躍又稱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則患者體內會有過多甲狀腺素並導致甲亢症狀。
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
甲狀腺功能亢進是指甲狀腺功能過度活躍,導致血液中的甲狀腺素高於正常水平,從而提升新陳代謝率,隨之而來的症狀如體重下降,食慾增加,心跳加速、手震腳震、近端肌肉乏力,怕熱(或冬天時唔怕凍)、汗多、暴躁、緊張、失眠,排便次數增多(但不是肚瀉),而女士月經流量則會減少甚至停經等情況,男士則會有陽痿情況。嚴重者會出現心臟衰竭的症狀如腳腫,氣喘或心房顫動。
要判斷是否患有甲亢,需要抽血檢驗促甲狀腺素(TSH)及游離甲狀腺素(Free T4)水平。如TSH低下同時Free T4昇高,則可診㫁為甲亢。
接著要綜合臨床癥狀及化驗結果以區分不同種類的甲亢。需要抽血檢驗發炎指標及甲狀腺抗體如:促甲狀腺激素受體抗體( thyrotrophin receptor antibody),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 (anti-thyroglobulin antibody) 及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 (anti-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另外也可能需要安排超聲波及同位素鎝 (Technitium) 檢查。至於總共需要多少個項目的檢查,則因人而異。
甲亢成因約七成屬於免疫系統紊亂引起,稱為格雷夫斯病(Graves’ Disease)。其餘為亞急性甲狀腺發炎,產後甲狀腺炎,橋本氏甲亢,毒性單一結節及毒性多結節性甲狀腺腫。
格雷夫斯病(Graves’ Disease)
格雷夫斯病(Graves’ disease)是最常見的一種甲狀腺功能亢進。它是一種自體免疫系統疾病,體內出現了一些自身抗體並附於甲狀腺上驅使它製造過多的甲狀腺素。這些自身抗體也可以附於眼球後方引致組織發炎及腫脹並使眼窩壓力增加,最終導致甲狀腺眼疾。其症狀如上眼瞼腫脹,眼紅,眼痛,視力模糊,左右眼球轉動不對稱而引至重影,眼球突出,嚴重者甚至會導致視覺神經萎縮而影響視力。甲狀腺眼疾常見於甲亢出現前或發病後首六個月。輕微的甲狀腺眼疾症狀非常常見,多數不需治療,當甲亢受控後,甲狀腺眼疾症狀亦會慢慢改善。但部分患者症狀嚴重,需要磁共振檢查作進一步評估及使用類固醇治療。嚴重眼疾多見於男士及有吸煙習慣人士。預防勝於治療,如甲亢患者有吸煙習慣,應立刻戒煙。
格雷夫斯病(Graves’ disease)較多見於30-60歲有親屬曾患此症之人士。女士患此病的機會為男士之六倍。生活壓力是常見的誘因,例如考試,轉工或結婚。另外婦女產後的第六個月也是高危的發病期。
治療方法有三種,分別為
口服抗甲狀腺藥物
初次患病者,多使用抗甲狀腺藥物治療,因為開始用藥後,免疫系統紊亂的活躍程度會隨治療時間慢慢減退。抗甲狀腺藥物療程一般為18個月。在這段時間,需要定時抽血檢驗甲狀腺素水平以調校藥物份量。
停服藥物後,超過一半機會甲亢會復發,但何時復發則因人而異,最常見復發時間是在停服藥物後首一年之內,但亦有病人十年後才復發。所以一般停藥後首一年也會定時抽血檢驗甲狀腺素水平。如停服藥物前thyrotrophin receptor antibody (TRAb) 已降至小於可量度的水平,則停藥後首六個月內復發機會極低。如服藥18個月後TRAb 仍然是陽性水平,則可以選擇繼續口服藥物的治療,直至TRAb降至小於可量度水平為止。否則可選擇改為放射性碘治療或手術切除甲狀腺治療。
在香港最常使用的抗甲狀腺藥物為 Carbimazole,但此藥並不適合懷孕初期服用,如計劃懷孕,請儘早告知醫生,以選擇合適之治療方案。
抗甲狀腺藥物最常見的副作用是皮膚紅疹,機會約為二十份之一,最常見是發生在服藥後大約第21天。如服藥後出現紅疹,需要停服抗甲狀腺藥物,並服用抗敏感藥。也要儘快聯絡主診醫生商討對策。如果紅疹並不嚴重,在它完全消退後,可在抗敏感藥物的基礎上,再次嘗試服用減量的抗甲狀腺藥物。大部份情況紅疹不會再出現,而抗敏感藥則可在一至兩個月之後停服。
抗甲狀腺藥物另一罕見但嚴重的副作用是它可導致白血球數量過低,機會率約為五百份之一。患者血液中的白血球數量會降至危險水平,沒法抵抗細菌及病毒感染,常見的症狀是發燒及喉嚨痛。雖然大部份的發燒及喉嚨痛都不是由白血球數量過低所引起,但如果正在服藥者有以上症狀,需即時往診所或醫院抽血檢驗白血球水平以排除得到這嚴重併發症。因為患抗甲狀腺藥葯物引起的白血球過低症,需要即時住院治療。
放射性碘治療
放射性碘治療的原理是給予患者服食一劑帶有輻射的礦物質碘,它會被甲狀腺吸收,並釋放出輻射,從而破壞甲狀腺細胞及其製造甲狀腺素的功能。放射性碘治療主要用於那以下患者:不適合服用抗甲狀腺藥物的患者,例如對甲亢藥物有過敏反應;曾經接受口服抗甲狀腺藥物治療但其後甲亢復發;口服藥物控制未如理想,病情返覆;或首次甲亢病發的中年人士。
接受放射性碘治療後的數星期,它會慢慢發揮功效從而使甲狀腺功能減退,血液中甲狀腺素水平會逐漸下降,大部分病人於六個月內甲狀腺素會降至低於正常水平,到時則需要終生服用甲狀腺補充藥物,否則會出現甲減症狀。若果此治療能導致甲狀腺功能低下,則甲亢可永不復發。
甲狀腺補充藥物劑量因人而異,需要慢慢調教,一般在服用放射性碘三年之後,可調至穩定劑量,往後可以每一年才抽血檢驗一次。甲狀腺補充藥只是補充身體缺乏的甲狀腺素,補充藥本身並無副作用,非常安全。如女士日後懷孕,適合繼續服用。它的價格也非常便宜,猶如每日進食維他命。
放射性碘治療的副作用可分為短期及長期兩種。接受治療後的首星期有可能出現頸部及双腮輕微不適,輕微腹瀉,但此等情況可不藥而癒。長遠而言,此治療的副作用就只有需要終生服用甲狀腺素補充藥,不可逆轉。至於患癌的風險,根據超過半個世紀的經驗,暫時未有確實有力的證據證明用於治療甲亢的放射性劑量會增加患上癌症的風險。
要注意放射性碘治療不適合以下人士,如患有中等或嚴重程度的甲狀腺眼疾,正在懷孕或餵母乳的婦女,未來六個月內打算生育的男女,日常生活需要照顧小孩及孕婦的人士。接受治療後的一星期,因為有一定輻射量,要避免到人多的地方及乘搭長途交通工具,及和所有人保持最少一米距離。如有需要醫生可發出一星期的病假證明書。不論男女,六個月內要採取避孕措施。
甲狀腺次全切除術(手術)
甲狀腺次全切除術是將大部分甲狀腺切除,甲狀腺素水平便會降低。此治療方法尤其適合格雷夫斯病(Graves’ disease)患者如同時患有大頸泡、甲狀腺結節、中等至嚴重程度的甲狀腺眼疾、復發甲亢症,或不適合服用抗甲狀腺藥物及放射性碘的甲亢患者。
除了手術後要永久服用甲狀腺素補充藥物外,此治療會在頸上留有疤痕。當然亦可使用內窺鏡方式切除甲狀腺,這樣疤痕就可以隱藏在不明顯的位置。除留有疤痕外,甲狀腺手術可能影響控制聲帶的神經線導致聲音沙啞,及影響旁甲狀腺功能導致血鈣過低。
亞急性甲狀腺炎
亞急性甲狀腺炎多數是由病毒入侵甲狀腺,引起發炎,並破壞甲狀腺細胞。此症一般會出現三個階段,分為第一階段的甲亢,第二階段的甲減及最終第三階段回復正常。
最初的甲亢階段是由於甲狀腺細胞受破壞後,釋放出已存在於甲狀腺中的甲狀腺素。除了一般甲亢症狀心跳,消瘦,怕熱外,患者也常會出現單邊頸痛及腫脹,喉嚨痛,耳痛及發燒等發炎症狀。亞急性甲狀腺炎患者血液中的發炎指標如血沉降(ESR)或C反應蛋白(CRP)會明顯上升。至於甲狀腺抗體檢查則多為陰性。甲狀腺超音波檢查在腫痛的那一邊頸部會發現邊界模糊低回聲影象。而甲狀腺同位素鍀(Techenetium)檢查會發現攝取碘質功能減低。和格雷夫斯病(Graves’ Disease)不同,亞急性甲狀腺炎不會出現甲狀腺眼疾。
如沒有即時治療,單邊頸痛及腫脹往往會擴散至原本沒有受影響的另一邊。用以治療格雷夫斯病(Graves’ Disease)的抗甲狀腺藥物對亞急性甲狀腺發炎沒有功效。在第一階段的甲亢,患者如症狀輕微,則只需服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及β阻斷劑(降心跳藥),炎症會自行痊愈;如患者症狀比較嚴重,可接受四至六星期的口服類固醇藥治療。
第二階段的甲減會於數個月後跟隨出現,因為甲狀腺經過發炎損傷,會有一段時間不能製造足夠的甲狀腺素,血液中的甲狀腺素水平會過低,但患者不一定會出現甲減症狀如疲倦、便秘、月經量增多及怕冷,體重上升。如出現嚴重甲減症狀,則需服用甲狀腺補充藥物。
大部分亞急性甲狀腺炎患者最終甲狀腺功能在發病後六個月時可回復正常。但小部分患者的甲狀腺功能不能回復至正常,血液中甲狀腺素長期處於甲減水平。如遇此情況,需要永久服用甲狀腺補充藥物。
產後甲狀腺炎
產後甲狀腺炎是甲亢的一種,常見於婦女產後一個月至半年間,患者會出現一般甲亢症狀如體重下降,食量增加,心跳、手震、怕熱(或冬天時唔怕凍)、緊張、失眠。由於需要照顧新生幼兒或重新投入工作,婦女容易忽視此等症狀。體重下降也誤以為是產後正常變化,直至體重降至比懷孕前更低的水平時才懷疑出了問題。此症成因是因為產後免疫系統出現紊亂所引起的。
甲亢階段完結後部分患者甲狀腺功能會直接回復正常。但有一部分患者會進入甲減階段,甲狀腺功能要直至產後9至12個月才能回復至正常水平。但另外約有四成產後甲狀腺炎患者不會出現甲亢症狀,發現時已經是甲減症狀。
隨著時間過去,免疫系統會自行回復平衡,而炎症則會慢慢痊癒。大部分患者不需要服用任何藥物,可自行痊癒。曾患此症的婦女要注意,下次準備懷孕前必須抽血檢驗甲狀腺素水平,以確保它在正常範圍。再者,此症有機會於下次產後再次復發。
橋本氏甲亢
橋本氏甲狀腺炎是慢性疾病,成因不明。病人多年後可能會出現甲狀腺功能減退,但小部分病人初期階段卻會出現甲亢情況,這種甲亢可稱為橋本氏甲亢。
抽血化驗會發現除了一般甲亢所見的促甲狀腺素(TSH)低下及遊離甲狀腺素(Free T4)上升,也會發現thyrotrophin receptor antibody,血沉降及C反應蛋白皆為陰性,但是anti-thyroglobulin 及 anti-thyroid peroxidase 抗體指數卻上升。病者不會出現格雷夫斯病的甲狀腺眼疾。超聲波檢查會發現甲狀腺腫大及非均勻的回聲影像。同位素鍀(Technitium) 檢查會發現甲狀腺攝取碘質功能減低。
大部分病人的甲亢階段只會維持一至三個月,之後甲狀腺功能會慢慢回復至正常水平。暫時並沒有特定藥物可以醫治橋本氏甲亢,但患者可考慮短期服用β阻斷劑以控制心跳。根據臨床觀察,維他命D補充劑有助穩定甲狀腺功能。提議可服用Jamieson 維他命D, 每日2000IU。
毒性單一結節/毒性多結節性甲狀腺腫
隨着年齡增長,甲狀腺會出現一些結節,它們大多為良性並且不會影響甲狀腺素水平,對健康沒有任何影響。但是部份人士的甲狀腺結節會分泌過多甲狀腺素,從而導致甲狀腺功能亢進。這些結節稱為毒性結節。此症患者多為中年以上人士。症狀與格雷夫斯病及亞急性甲狀腺炎相似,如要準確診斷此症,需要檢驗血液抗體水平,超聲波檢查及接受甲狀腺同位素鍀(Techenetium)檢查。治療方法以放射性碘及手術切除(全部或單邊)為主;口服抗甲狀腺藥物一般只視為二線替代方法或過度性治療,因為它只能控制但不能根治由毒性結節所引起的甲亢,因此如選擇以口服藥物治療,一般需要永久終身服用。
飲食要點
甲狀腺病患者要注意碘質的攝取量。
在當甲亢仍未受控時,要儘量避免進食碘質含量高的食物,例如紫菜,海帶,貝殼類食物,咸水魚,蝦及蟹,或大量牛奶及乳酪。也要避免使用加碘鹽,及多種維他命。當抗甲狀腺藥物減至低劑量而甲狀腺素仍然可以維持在正常範圍呢的時候,則可適量進食碘質含量高的食物。
接受放射性碘前後的一段時間,需要依據指示進食,儘可能減少碘質攝取量,這樣有助增加放射性碘的成功率。另外接受放射性碘治療後的首星期,要避免進食檸檬或者酸的食物,因為酸的食物會增加唾液分泌,從而增加腮腺受到輻射影響的機會,最終可能導致長期唾液分泌缺乏。
坊間傳言患甲亢要避免食香蕉?香蕉中的「鉀」質是電解質的一種,和甲狀腺素並沒有關系,所以可正常服食香蕉。
咖啡及茶可正常飲用。
維生命D
甲亢患者應吸收足夠的維他命D。研究發現維他命D水平和甲亢發病率是成反比的,即是維他命D水平越低,患甲亢機會越高。
甲亢會增加患上骨質疏鬆的風險,足夠維他命D也可幫助鈣質吸收,預防骨質疏鬆。另外,完成18個月的口服抗甲狀腺藥物療程之後,足夠維他命D也能夠減低復發機會。
怎樣才能攝取足夠的維他命D?除非一星期有數天戶外活動受紫外光照射,否則最穩妥的做法是每日進食維他命D補充劑。提議購買Jamieson 這個品牌啲維他命D,因為質量比較好。根據以往經驗,一般人每日應服用兩粒,即總共2000IU即維他命D3就可達到理想水平。
硒
硒(selenium)是一種微量元素,通常通過正常飲食即可攝取足夠份量,因此很少出現缺乏的情況。然而,對於格雷夫斯病患者,若同時出現中度至重度的甲狀腺眼疾症狀,建議可每日服用200微克(mcg)的硒,連續六個月,這有助於緩解甲狀腺眼疾的症狀。在香港,最常見且容易購買到的硒補充劑品牌是GNC。
甲亢患者可否做運動?
在治療初期當甲亢仍未受控的時候應避免劇烈運動。接受抗甲狀腺藥物治療4-8星期後當甲狀腺素水平回復至到正常範圍內,則可重拾輕量運動。但要注意運動時身體的狀況。若然遇到氣速,心跳,頭暈或心跳過快則需要立即停止運動。如果服食了減慢心跳的藥物(propanolol)亦有可能令體能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