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與血管
我們的心臟如同一座永不停歇的泵,透過規律的收縮將血液輸送至全身。血管系統不僅是輸送通道,更扮演著「壓力緩衝區」的關鍵角色,能有效緩衝心臟收縮時產生的衝擊力,保護器官免受直接壓力損害。然而隨著年齡增長,血管逐漸失去彈性,這層緩衝功能隨之減弱,導致血管內峰值壓力上升——高血壓便是這樣形成的。
高血壓 -- 嚴重疾病的先兆
血壓測量值包含三項指標:收縮壓、舒張壓與心跳速率。以在診所量度的標準,當測得收縮壓低於120mmHg同時舒張壓低於80mmHg時,可視為正常範圍(1)。值得注意的是,高血壓初期往往毫無徵兆,但長期未受控制的血壓會如同隱形殺手,逐步損害器官功能,引發腦中風、冠心病、心臟衰竭、腎衰竭乃至認知障礙等嚴重併發症。研究數據顯示(2),收縮壓每上升10mmHg,中風風險將驟增53%,心肌梗塞致死率也同步提高31%。而常見於青壯年族群的「單純舒張期高血壓」(3),即便僅表現為舒張壓升高,其心血管疾病風險仍顯著高於血壓正常者。
高血壓的惡性循環
高血壓的危害具有雙重性:既直接損傷標靶器官,又會加速血管硬化進程。若未及時介入治療,將形成「血壓升高→血管老化→血壓再攀升」的惡性循環。因此一旦確診持續性高血壓,應立即啟動藥物治療以阻斷此病理鏈結。
高血壓的類型
在香港,約每十人就有一人受高血壓困擾,其類型可分為:
- 原發性高血壓:佔病例多數,無特定病因,多見於有家族史或年長族群。此類患者需終生以藥物控制,預防併發症。
- 繼發性高血壓:比例較低但極具臨床意義,高血壓是某些疾病的其中一種表徵,常見肇因如睡眠窒息症、醛固酮過多症、腎動脈狹窄等。此時高血壓僅是冰山一角,唯有根治原發疾病,方能真正解決問題。
參考資料
- Umemura, S. et al. The Japanese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JSH 2019). Hypertens Res 42, 1235–1481 (2019).
- Lawes, C. M. M. et al. Blood pressur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J Hypertens 21, 707–716 (2003).
- Wu, S. et al. Isolated diastolic hypertension as defined by the 2017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blood pressure guideline and incident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Chinese. J. Hypertens. 39, 519–525 (2020).